查看原文
其他

科学家以身试毒,多项研究表明新冠群体免疫“泡汤”

陈局 英伦靠谱局 2024-03-13


群体免疫策略最近屡遭重击,而且来自科学试验和研究的数据显示,这一策略是徒劳、无望的。


近日,俄罗斯一名高龄医学教授以身试毒,二次感染新冠入院,亲自证实了终身免疫是痴人说梦,群体免疫希望渺茫。


而在一直没有封城、被人们认为悄悄采取群体免疫的瑞典,被中国人戏称为“安国师”的流行病学家安德斯·特格内尔近日也表态说,在新冠抗疫中,实施群体免疫是徒劳的。


美国医学会的研究、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历时数月的36.5万份抗体跟踪最新研究都表明,要有60%以上的人获得免疫才能阻断新冠传播,而随着时间推移,感染者体内的新冠抗体会不断衰减直至为0,光靠自然感染的群体免疫不可行。


世界卫生组织也明确表示,不赞同在抗击新冠疫情中采取群体免疫的做法,因为这种做法既不道德也不可行。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群体免疫”这一概念一再被提及,核心意思是通过自然感染大量人群获得免疫力,从而切断病毒传播链,实现集体免疫的目标。


而10月初三位世界知名教授联署请愿重提“应该允许新冠病毒在健康的年轻人中传播”,获数万名医学家、医生支持,再次掀起轩然大波。


反对封锁的人大力吹捧群体免疫的概念。


一些政党也纷纷给本国政府施压,要求封锁措施松绑。多国出现反封锁抗议游行,意大利、西班牙甚至出现砸抢烧的骚乱。


群体免疫真具有可行性吗?代价会是多大?疫苗出现后能实现群体免疫吗?最新的研究到底发现了什么?



01

高龄教授二次感染,

证实群体免疫希望渺茫


俄罗斯新西伯利亚临床和实验医学研究所的亚历山大·切诺夫博士已经69岁,他冒着极大的风险,故意接触病毒,第二次感染后入院治疗,用自己的经历证实:人体内新冠免疫力不断下降,会在短期内二次感染。


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得出的结论是,“靠群体免疫抗疫希望渺茫。”



这位教授曾在知名的西伯利亚的国家病毒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工作,该中心是俄罗斯第二种新冠疫苗epivacona的制造商。


他2月去法国滑雪时第一次染上了新冠。


康复后,他和团队开始了对新冠病毒抗体的研究。他们发现病人的抗体会迅速减少。他自己生病3个月后,就检测不到抗体了


他决定亲自验证二次感染的可能性。他故意暴露在病毒环境中,让病毒感染自己,很快就二次染病,而且比第一次严重得多,需要入院治疗。“五天来,我的体温一直保持在39摄氏度以上,我失去了嗅觉,味觉也发生了变化。”



02

不封城的瑞典也开始批群体免疫


一直没实施封城、被人们认为正在推行群体免疫战略的瑞典,最近也开始猛批群体免疫。


瑞典这次抗疫策略的设计师、流行病学家安德斯·特格内尔接受采访时说,“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传染病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通过群体免疫完全停止传播”,追求群体免疫是徒劳和不道德的。



该国卫生和社会事务部长莉娜·哈伦格伦也说,瑞典实施群体免疫这种想法是一种“误解”。


她在一份书面声明中告诉《自然》杂志,群体免疫“是病毒在瑞典或任何其他国家传播的潜在后果”,但这“不是我们主动采取的战略的一部分”。


从统计数字来看,瑞典也不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该国每10万人中COVID-19死亡人数是邻国挪威的10倍多(每10万人中有58.12人死亡,挪威为5.23人)。瑞典的新冠病死率是根据已知感染人数计算的,这个人数也是挪威和附近丹麦的3倍以上。


瑞典每日新增病例走势



03

《自然》:至今没有一个

靠自然感染实现群体免疫的例子


面对纷纷攘攘的争议,10月21日,《自然》杂志专门刊文澄清了群体免疫的几个问题,分析在没有疫苗、完全靠自然感染的条件下群体免疫的可行性和代价:


历史上,还没有一种群体免疫是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的。成功的群体免疫都离不开疫苗。天花、小儿麻痹症、麻疹都离不开疫苗。


要实现群体免疫,必需在同时段内有一定比例的人拥有对这种传染病的免疫力。不同的流行病由于其传染性的不同,所需要的具有免疫力人群的比例也不同。这个比例被称为群体免疫阈值。


这个比例还受到是否采取其他抗疫措施的影响。例如,如果采取保持社交距离、宵禁等,这个阈值可以小一点,但一旦恢复正常的社交,这个比例就要调高。


专家一般认为,新冠病毒病达到“群体免疫”的标准需要至少60%-70%的人群获得免疫力


血清流行率调查表明,在大多数国家,目前只有不到10%的人口感染了新冠病毒,这表明大多数国家的绝大多数人目前仍然处于易感状态。


美国医学会的一篇文章就指出,美国需要约2亿名感染者和免疫接种者才能打破感染链。而现在只有大约9%的美国人感染并具有免疫力。


依赖自然感染来达到新冠群体免疫所需要的人口比例,在短期内很难做到。


就美国来说,美国医学会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医学博士詹姆斯·马达拉表示:“即使6个月内翻一番,也只占人口的20%。”



不仅靠自然感染来达到群体免疫难于上青天,依靠疫苗来实施群体免疫也困难重重。疫苗不是100%产生免疫反应,这意味着部分接种者也无法产生免疫反应。


按照美国FDA(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和CDC(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要求的50%—70%疫苗有效率,美国几乎所有剩余人口都必须接种疫苗才能获得新冠所要求的群体免疫阈值。“如果有20%的人拒绝接种疫苗,就无法实现群体免疫。”马达拉博士说。


而在欧美,疫苗怀疑论盛行,拒绝接种疫苗的人很多。


另一方面,不得不考虑的就是自然染病群体免疫的代价。跟经过安全性评估的疫苗不同,自然感染的患者接触病毒的剂量不像疫苗那样受到控制,病症也不可控制,获得免疫的过程充满风险。让更多的人自然感染,等于将更多的人送上死亡线


专家认为,新冠的病死率(IFR)在0.5%,相当于每200名病人就有一人死亡。如果是靠自然感染来让60%—70%的人染病,全英国就要有3600万以上人感染,死亡可能高达18万。


就算是侥幸大难不死,感染这种新冠的人依然可能面临严重的医疗后果和经济负担,而新冠长期症状正变得越来越可怕


监狱和游轮上出现的一些超级传播者事件也让群体免疫充满变数。


约翰霍普金斯健康安全中心的流行病学家凯特林·里弗斯说:“虽然科学家可以估计群体免疫阈值,但他们无法即时知道实际数字。群体免疫只是一种通过回顾分析数据才能确定观察到的东西,也许要在十年之后才知道。”



04

群体免疫卷土重来,争议再起


3月份,当英国提出群体免疫的抗疫理念时,遭到了多方批评。英国政府也随后宣称从未付诸实践。


第二波疫情席卷欧洲之际,10月4日,由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杰伊·巴塔查亚、哈佛大学医学教授马丁·库尔多夫和牛津大学教授桑特拉·古普塔共同草拟的请愿书《大巴灵顿宣言》(Great Barrington Declaration)放在网上供人们签署,其核心主张是:应该允许新冠病毒在健康的年轻人中传播,同时保护老年人和弱势群体。


《宣言》表示:


目前的封锁政策正在对短期和长期的公众健康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在疫苗问世之前,继续采取这些措施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弱势群体将受到更大的伤害。


事实上,对于儿童来说,新冠的危险性要低于包括流感在内的许多其他危害。随着人口免疫力的增强,所有人——包括弱势群体——被感染的风险就会下降。所有人群最终都会获得群体免疫力。这不能仅依赖于疫苗来实现。


保持抗疫利益和风险之间的均衡,最富有同情心的方法是,让那些死亡风险最小的人正常生活,通过自然感染建立对病毒的免疫力,同时更好地保护那些风险最高的人



这份宣言实际上是在鼓吹通过自然感染实现“群体免疫”,不少备受封锁折磨、身心俱疲的人对此十分欢迎。


根据网站公布的数字,截止到10月14日下午5点,有9613名医学和公共卫生方面的科学家以及25523名执业医生签署了该宣言。


这份宣言引发了新一轮的争议。《柳叶刀》刊发的一份科学家的备忘录称,群体免疫方法是“没有科学证据支持的危险谬论”。


世界卫生组织在10月12日的例行记者会上也明确表态,群体免疫不应是各国的抗疫措施。



05

感染者抗体水平不断下降,

群体免疫“泡汤”


感染或接种疫苗后的免疫反应持续多久,也是影响群体免疫的成败关键。对一些已知的冠状病毒,人体免疫力只能持续几个月到几年。比如人们的流感免疫力就只能保持半年到一年,所以人们要么定期打疫苗,要么再次患病。


新冠的免疫反应研究最近有了新的进展。尽管接种疫苗后的免疫反应能保持多久还有待研究,但对新冠自然感染的免疫反应研究发现,人体的抗体水平在不断衰退甚至迅速消失,一些专家据此判断“群体免疫泡汤”。



这项跟踪调查36.5万名英格兰人的三轮抗体测试结果的研究表明,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获得的抗体水平“迅速消失”。在6月至9月间,抗体检测呈阳性的人数下降了26%。


研究人员之一的海伦·沃德教授说,这项研究结果强烈表明群体免疫是不可能实现的。


她说:


这不是一种可以用来控制人群中新冠感染的策略。


这项研究由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研究小组负责。研究人员随机在英国选取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志愿者,请他们在家自测是否有抗体。



第一轮测试期间,即6月底到7月初,每1000人中约有60人有抗体。但在9月的最新一轮测试中,每1000人中只有44人的抗体呈阳性。这表明在夏季到秋季,有抗体的人数至少下降了四分之一。


与年龄较小的受试者相比,65岁以上年龄组的抗体水平降幅更大;无症状感染者的抗体水平降幅比有症状患者更大。


研究人员称,人体免疫力似乎在衰退,有多次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



06

自然感染的群体免疫

不等于接种疫苗的群体免疫


自然感染群体免疫困难重重,代价巨大,基本“泡汤”。但这不等于通过疫苗产生的群体免疫就不能成功。


疫苗经过一轮轮严格的安全性评估,接种剂量和次数严格控制,接种后的后果一般可判可控,不会像自然感染那样带来严重的死亡和病症。


新冠确实会二次感染,但目前全世界报告的病例非常少,是因为已获得免疫力还是因为大多数人的抗体衰退期还没到来?这还有待研究。


人们对新冠免疫的认识还停留在初步阶段,依然有许多未解之谜。自然感染引发的抗体水平在不断衰退,但疫苗引发的抗体水平如何变化还在研究中。



英国雷丁大学生物医学技术副教授亚历山大•爱德华兹博士说,人体免疫系统非常复杂,即使人体内新冠的抗体水平在衰退,也不能和无法获得免疫等同。而且,即使人体内不再检测出抗体,人体免疫系统仍有可能在未来接触新冠病毒后迅速做出反应,这样,就算不能完全杜绝感染,也会减轻症状。


他说:


即使抗体检测不再呈阳性,患者仍有可能免受再次感染。但我们目前还不清楚这一点,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时间,需要花上几个月的时间来跟踪大量的样本,而这类研究仍在进行中,艰难又缓慢。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指出,目前人们对于新冠病毒的免疫情况还知之甚少。大多数感染者在最初几周内会产生免疫反应,但这种免疫反应有多强或持续持久、不同人的免疫反应有何不同等等问题,还有待了解。此外,‎一些曾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已受到了二次感染。‎新冠患者的健康受到的长期影响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他强调:“放任一种我们并不完全了解的危险病毒自由传播是极不道德的,这不是一个选项。但我们已有很多选项。国家大有可为,事实上已有不少国家在采取措施控制病毒传播和拯救生命。人们绝非需要在病毒自由传播与关闭我们的社会之间做出选择。”


文丨国际范Plus撰稿人 周游


参考信息来源:《自然》官网、美国医学会官网、联合国官网、BBC、每日邮报、天空新闻、伦敦旗帜晚报


您有什么感想?欢迎到留言区互动。


因为微信调整了推送规则,您很容易错过我们的更新。欢迎您关注我们,常来看看,系统才会及时向您推送我们的新文章。


也欢迎加入我们的读者群,收获重要资讯,一起交流国际动态。(请添加群助理的微信:thehacienda,备注“加群”)


往期精选

·北大牛津校区又遇上麻烦了

·英国,为何有最美的秋天

·英国抗疫,鲍首相要看他的脸色|范三郎说 第1期


联系我们:

微信号:littlesmart1978

邮箱:fuzhongwenhua@126.com

感谢点亮“在看”,欢迎转发分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